• <cite id="y3fij"></cite>
  • <i id="y3fij"><sub id="y3fij"><li id="y3fij"></li></sub></i>

  • weixin

    教學資源 News

    當前位置 : 首頁>>教學改革>>教學資源

    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5)

    審核: 來源: 作者: admin 時間: 2015-04-29 11:38 點擊: 4420次
    一、學院基本情況
    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是2004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設立的一所全日制民辦普通高校。是一所以制造、電子信息為主,兼顧土建、財經、藝術、旅游的高等職業院校,是河南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學院的辦學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為宗旨,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的需要。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力度,以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目標,為全面實施我省三大國家戰略,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做出新的貢獻。
    學院培養目標定位: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學院服務面向定位: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立足河南,面向全國。
    學院現有兩個校區,主校區位于鄭州市中牟城南大學路1號,西校區位于鄭州市建設西路三十里鋪。學院下設七系三部,專兼職教師315名,其中副高級以上95人。學院總占地面積516.83畝,校舍建筑面積194455平方米;圖書館藏書51萬冊,教學儀器設備值4667萬元,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9386.6元;學院現有各種實驗實訓室77個,其中電工電子實訓基地、數控實訓基地、鄭州海馬校外實訓基地被為省級示范實訓基地,電工電子實驗室、機電一體化實驗室被評為鄭州市重點實驗室。
    其他辦學條件情況見下表:
                                         表1-1 資源表
    二、學生發展
    (一)生源結構
    2014年學院全日制在校生總數4972人,當年招生1746人(2013年招生1717人,2012年招生1509人)。
    學院生源以高中起點為主,兼有職專、五年制學生。見圖2-1:

    圖2-1 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生源教育起點分
    (二)在校生發展
    1、專業技能教育
    (1)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各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培養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和農村急需的專門人才?!边@一明確又具體的培養目標和服務方向,必須通過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的實施來獲得,因此,對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的研究和開發,顯得十分重要。在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時,我們始終堅持以職業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將職業崗位(群)對作業人員的要求分解為若干個綜合能力,把每個綜合能力分解為若干個專項能力,制定職業能力分析表;再到相關部門征求意見,進行必要的修改和補充,然后由專家審定;學校再組織教學專家確定人才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根據職業能力表中的每一項能力目標與要求,設計教學單元,若干個相關教學單元組成一門課程,若干個相關課程組成一個課程模塊,這些課程模塊合理排列組合,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計劃。
    (2)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學院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加強實訓基地和實驗室建設,依托中牟汽車產業園,與鄭州日產、海馬汽車、鄭州東工實業有限公司、紅宇機械廠、鄭州地鐵公司等企業緊密合作,建立了31家校外實訓基地。同時學院與海馬汽車有限公司、東工實業有限公司、大唐電信等企業共同組建定向培養班。
    2、綜合素質教育
    (1)職業生涯規劃
    為讓新生更好進行學業規劃,過好大學三年生活,我院面向大一新生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該門課程為必修課,16個學時。通過學習,學生學會了如何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
    (2)就業與創業教育
    學院通過開設《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一方面幫助學生正確、客觀的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及適合的工作性質,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做好“人職匹配”;另一方面使學生明白“就業難”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供過于求,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地域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種階段性社會現象,學生通過強化“內功”,加強自我修煉,提高就業能力是可以順利實現就業的。
    (3)學生社團及活動
    學院通過多種途徑塑造濃厚的文化、藝術、科技等校園文化氛圍,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格調高雅、寓教于樂的學生活動。鼓勵和支持學生社團發展,現有各種學生社團50多個,如平安志愿者協會、足球社、籃球社、舞蹈藝術社等,極大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2014年,學院在河南省大學生“誠信校園行”第二屆辯論大賽(E賽區)中獲團體三等獎。
    (4)關注貧困學生
    為體現社會主義教育的公正、公平,使每個困難家庭的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學業,我院堅持在關愛貧困生上下功夫,開辟入學綠色通道允許入學的1000余名學生緩交學費,并減免530名貧困學生學費共計530000元,積極為52名同學申請到助學貸款23萬余元,緩解了部分貧困生的上學難問題。
    (5)職業資格證書獲取
    2013-2014學年,學院應屆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為98.27%。獲取的資格證書包括電工(電路)儀器儀表裝調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動畫繪制員、空調機裝配工、機電維修電工、裝飾美工、財務管理師等19個工種。
    (三)畢業生就業
    1、總體就業情況
    2014屆我院畢業生人數1337人,初次就業率為89.08%。具體情況見
    表2-1:

    表2-1積分卡
    (2)分專業就業情況


    表2-2 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13、2014初次就業率統計表
    三、學校教學
    1、專業建設
    (1)專業設置
    截止到2014年我院開設專業40個,2014年實際招生專業38個,覆蓋9個專業大類。在專業設置上,學院充分結合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的特點,緊密結合區域經濟重點產業、新興產業、特色產業的發展需要進行專業設置,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特征明顯,布局合理。我院現有專業設置情況見下表:


    表3-1 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專業一覽表

    圖3-1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專業大類分布情況
    (2)專業布局與地方經濟產業布局方向相吻合
    學院始終堅持“立足鄭州、服務河南”的服務定位,在專業布局上充分考慮河南省和鄭州市政府的十二五規劃及經濟發展戰略,努力使學院的專業布局與地方經濟產業布局方向相適應。
    《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應消費結構升級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的新要求,大力發展市場空間大、增長速度快、轉移趨勢明顯的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長性產業,選擇競爭力最強、成長性最好、關聯度最高、支撐條件最優和見效最快的領域,依托產業集聚區和骨干企業,加快承接產業鏈式轉移,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推動全省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多嵵菔袊窠洕蜕鐣l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第三章第一篇:“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大力發展汽車和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物流商貿、文化創意旅游業,形成“結構高端化、發展創新化、體系融合化、分工合作化、布局集群化”的戰略支撐產業群”。
    為此,學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辦學條件為基礎,采取全面建設和重點建設相結合的方針,優化專業布局,調整專業結構。通過分期、分批調整專業結構,改造傳統專業,培育特色專業,開設新專業,形成資源配置合理、專業特色鮮明的專業發展格局。2013年,學院決定停招商務英語、文秘兩個就業形勢差、不符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專業,同時增設旅游管理和物聯網技術兩個專業;2014年學院又根據河南省乃至全國軌道交通迅速發展的現狀,增設了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等五個專業。學院現有專業大類與產業對接情況見下表:

    表3-2 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各專業大類與產業結構對接情況
    2、課程建設
    學院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實踐動手能力為主線建設課程體系。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講清概念、強化應用為教學重點;專業課教學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基礎課程把真正屬于基礎性的東西精選出來,專業課程把專業有關的現代高新技術知識及時充實進去,充分考慮把最必需的知識教給學生;始終貫穿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既能保證傳授最基礎、最新的技術知識,又能讓學生接受更多的動態性知識,能為學生適應未來變化、服務知識經濟的知識和能力,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2014年全院共開設課程總數為358門,理論+實踐課程(B類)和實踐課程(C類)的學時占總學時的76.5%。學院現有市級精品課2門,院級精品課12門。
    3、師資隊伍建設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260人,其中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67人,占比25.8%;“雙師”素質教師98人,占比39.6%;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59人,占比22.7%;企業兼職教師專業課課時占比12.47%。
    為更好地滿足教學需求,我院繼續推進“人才強?!睉鹇?,通過外引內培等多種方式充實教師隊伍、提升教師學歷層次、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以優化師資結構。學院繼續實施四個“一百工程”,一方面,積極參與“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每年暑假期間選拔專業課骨干教師到高等院校及企業參加理論學習和頂崗實習;另一方面,學院每年選拔部分教師到校企合作單位掛職鍛煉。同時修訂完善《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職工繼續教育暫行辦法》,積極支持并鼓勵青年教師攻讀碩士以上學位。
    4、實踐教學
    2014年學院生均校內實踐基地使用時間為313天,生均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實習時間為38天,比2013年均有所增長(2013年分別為305天河32天)。
    (1)優化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具體要求,各專業對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形式、實踐教學方法等開展系統設計和優化。優化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逐步壓縮驗證性實驗實訓比例,增加設計性、綜合性為主的實驗實訓項目比例;強化集中實踐環節教學內容的專業性和針對性;把第二課堂納入實踐教學體系,逐步實現課內課外實踐教學的一體化。健全實踐教學管理體系,逐步完善實驗實訓教學環節的分級質量管理制度,優化集中實踐教學環節的過程管理體系,建立校內外實習基地的運行管理機制,建設第二課堂的多元協調管理機制。
    (2)開展實驗實訓教學環節改革。
    全院公共性、基礎性實驗實訓教學改革由學校教務處負責推動,專業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實訓教學的系統性改革主要由各教學單位負責推進。改革的重點是調整實驗實訓教學內容的結構和層次,創新實驗教學模式和組織形式。大學英語、計算機等公共性、基礎性實驗實訓教學要根據生源特征的變化,調整實驗實訓項目,逐步實現分層次教學;金工實習等實驗實訓教學根據專業大類特點,優化設計實驗實訓項目,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各專業根據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推進專業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實訓教學改革,;同時,滾動開發開放性實驗實訓項目,以擴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選擇空間,滿足學生個性化培養的需要。
    (3)推進集中實踐環節教學和管理模式創新。
    集中實踐包括課程設計、學年論文、各類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教學環節。課程設計和學年論文等教學環節,通過教學管理部門和學生管理部門的協同,充分利用社會調查、學科競賽、學生科研等第二課堂平臺,著力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等集中實習環節,突出其專業性,加強教學過程的組織化程度,同時,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創新,充分利用校外實踐教學資源,提高其教學效果。
    (4)加大實訓基地建設力度
    5、教學質量監控
    為了加強教學質量監控,學院建立了切實可行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通過教學信息員、召開學生座談會、校務信箱、教務信箱等途徑,聽取師生對教學管理的意見。學院推行《教學質量評價監控保障體系》《教學督導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學生評教、督導評教、院、系(部)評教、同行評教、教師評教、院、系(部)日常教學檢查、畢業生跟蹤調查等多位一體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
    6、教學科研
    學院積極鼓勵和支持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撰寫學術論文、編寫教材。經河南省教育廳專家組評審,學院的《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人文素質提高路徑研究》通過驗收,并獲得二等獎。同時,我院周霞等教師申報的《河南動漫產業發展狀況、問題與對策研究》通過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立項審批、《<電工技術>立體化教材建設研究與實踐》通過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審批。

    四、服務地方
    1、招生服務地方:
    學院招生工作主要立足河南學院,其他省份比較分散,覆蓋了山西省、安徽省、河北省、甘肅省、湖北省、江蘇省和陜西省等7個省份。2014年學院生源構成中,河南省生源占98.75%,省外生源占1.25 %。,見圖4-1:

    圖4-1 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生源區域分布
    2、學生就業服務地方
    學院始終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立足河南,面向全國的服務定位。
    2014屆就業的畢業生中,選擇在中原經濟區就業的學生占92.22%,選擇在河南省就業的學生占84.45%,選擇在鄭州市就業的學生占46.02%,區域外就業占7.05%。
    3、依托職業技能鑒定所(站),開展技能培訓
    學院現有鄭州電子信息學院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機械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河南實訓中牟儀器儀表點、輕工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基地三個職業技能鑒定所(站)。2014年學院通過以上三個鑒定所(站)對外培訓、鑒定5080人。
    4、面向中牟汽車產業園區企業開展員工培訓
    學院與中牟汽車產業園區內海馬汽車、鄭州日產、鄭州東工等企業聯系密切,為上述企業開展員工崗前培訓、技能提升培訓。2014年為以上企業培訓員工400余人次,獲培訓費15.34萬元。

    表4-1服務貢獻表
    五、學院履責
    我院屬民辦學校,前身是河南省電氣化中等專業學校,2004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升格為高職院校。自升為高職以來,學院不斷加大投入,提升基礎辦學條件和內涵建設。2012年,學院與海馬汽車共建的校外實訓基地被評為為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職業教育綜合實訓基地;2013年學院的數控實訓基地被評為為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職業教育綜合實訓基地,同時學院被確立為河南省特色院校建設單位。2014年學院按照《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省職業教育品牌示范學校和特色學校建設項目”建設任務書》的規劃,針對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基礎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設等內容,已投入配套資金850余萬。

    六、問題與展望
    (一)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基本辦學條件需進一步改善
    學院作為民辦學校,辦學經費主要依靠自身積累,獲得的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資金投入有限,造成必備的基礎教學條件仍不完善。
    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專任任教師中具有“雙師”素質教師比例不高,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偏低,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比例也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發展。今后學院將繼續引進高學歷專業人才夯實教師隊伍;鼓勵有一定教學經驗的在職教師繼續深造,提高自身文化素養;鼓勵青年教師到行業一線進行鍛煉,獲取相關的行業資質證書,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
    2.內涵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近年來,學院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人才質量水平、規格與用人單位的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專業建設方面,我院通過院級重點專業的建設,部分重點專業有了長足發展,但專業建設總體水平不高,標志性成果不多,重點專業的輻射帶動能力不夠強大,專業建設水平發展不平衡。專業資源還需要深度整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能力有待強化。
    在課程建設方面,我院已有一批院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但在省級精品課程上尚未取得突破。部分課程存在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方法簡單的問題;一些課程教學課件制作水平不高、實踐教學環節重視不夠、考核方式單一、對技能的考核不夠突出等。
    (二)對策與措施
    1、拓寬辦學經費渠道,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今后學院將努力拓展辦學經費渠道,以進一步改善學院基礎設施條件。在積極爭取各級政府財政“以獎代補”專項資金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尤其是爭取企業的資助。2014年,學院與廈門宸鴻光電有限公司達成初步協議,由該公司在今后今年內分批向學院捐贈價值2500萬元的教學設備。
    2、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今后學院將繼續引進高學歷專業人才夯實教師隊伍;鼓勵有一定教學經驗的在職教師繼續深造,提高自身文化素養;鼓勵青年教師到行業一線進行鍛煉,獲取相關的行業資質證書,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通過加強教師引進和培訓工作,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學歷、職稱、年齡結構,“雙師型”教師占專任專業課教師比例達到65%以上。
    3、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課程體系建設堅持“理論夠用、實踐為重”的原則,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積極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快教學模式的優化升級;通過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手段,從而提高課程講授質量;建立比較完備的教學管理制度,對課程教學各環節有評估、監督、檢查,保證教學質量;完善課程所必需的實驗實訓條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繼續推進工學結合課程項目建設,使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更符合企業要求,專業課程按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設計基本完成,能適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企業參與教學的專業比例達到85%。初步形成校企共同育人機制,建立校企資源互通、共建的制度。
    4、提升學院信息化水平
    2015年,學院要建設運行流暢、功能齊全的校園網,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管理、決策和科研中基本等到應用;開發和利用國內外先進的仿真實訓等數字化教學資源,60%以上的骨干專業建有數字化教學資源庫,60%以上的專業技能課程教學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學支持服務、電子學籍、教務和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得到應用,開始探索構建網絡環境下的職業教育學習新模式。
    ?
    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鄭州電子信息學院
    在線客服

    • 張老師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 陳老師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 郭老師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 趙老師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展開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_亚洲成在人线视av_国产精品日本在线观看_国产亚洲精品bt天堂精选